News center
真情故事
高启国的创业之路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7日 11:20:11 浏览次数:416

  高启国是鹤山农场一名普通党员,他创办了九三农垦鑫华源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执着,使自己的公司越做越大。十几年来,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安置下岗职工38人,并带动和帮助其他职工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牧业发展之路。

 

  2000年7月,农场按照“国退民进、加快场办企业改革”的方针,对当时的粮油加工厂进行转制改革。加工厂在册职工60多人,还有个奶牛场,面对这么大的摊子,高启国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阻,绝然地以80万元资金买断了加工厂设备和牛场。企业转制后,面对存在的难题,高启国首先进行了市场调查,认为奶牛业发展潜力巨大,粮油和饲料加工业虽然利润空间较小,但通过奶牛养殖可实现过腹增值,同时对农场产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也能起到拉动作用。他对原加工厂和奶牛场进行了重组,将粮油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作为鑫华源公司的经营重点,艰辛而执着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当时奶牛场有奶牛28头,由于牛场组建时经验不足,奶牛品质不高。为提高奶牛品质,他把28头奶牛全部卖给了辽宁的一个客商。卖牛的第二天他就带着懂行的畜牧人员踏上了买牛路,半个月时间买回了35头优质奶牛。有一次,高启国在附近农村看中了一头日产鲜奶120斤的奶牛,但是养牛户不想卖,他一连去了3次,以高于市场价格的10%把牛买了回来。还有一次去新发村买了三头牛,那是一个寒冬腊月,50多里路,他赶着牛走了近十个小时,才把牛赶到了家。由于农场职工奶牛养殖的积极性都很高,奶牛价格不断飓升,而品质好的牛也越来越难买,高启国来到距农场500多公里的双城调查市场行情,一次性购买回42头奶牛。2007年牛场奶牛存栏达到105头,在原500平方米牛舍的基础上,将牛舍面积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能容纳奶牛150头;此外,还建起了1750立方米的青贮窖,购进先进的榨奶机和鲜奶冷却罐,使牛场初具规模,成为了九三垦区知名的奶牛养殖场。

 

  高启国有不服输的劲头,自参加工作就在农场加工厂,见证了企业的兴衰。他想,要做就要做好,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各种困难,高启国从未动摇过,从未畏缩过。他在研究饲料市场的同时,又要研究科学养牛技术,2000年农场推广苜蓿草种植,当时许多养殖户都不认可,高启国第一个带头种了30亩紫花苜蓿,后来又增加到230亩,带动了农场牧草种植的推广。

 

  为解决奶牛冬季饲草不足和提高奶牛饲草质量,农场积极引导种植户种植青贮玉米,但由于缺少经验普遍产量低,成本高,养牛户种植积极性不高。2002年以来,高启国在2队种植了近20公顷青贮,他还热心向种植户传授青贮种植技术,带动养殖户种植青贮1000多公顷,使养殖户偿到了种植青贮的甜头。

 

  养牛业发展起来了,高启国又将眼光瞄向了加工业。原饲料加工厂,年生产能力仅为1000吨左右,多数在本场供给奶牛户。为谋求长远发展,他主动投帅当兵,与完达山乳业联营生产完达山牌饲料。2002年5月起,他先后6次去完达山牧业洽谈,又邀请集团人员3次来厂对饲料厂的生产、资金、设备和信誉程度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精诚所致,金石为开,2002年9月份正式与完达山乳业达成合作意向,使用完达山品牌和配方,生产的饲料销往周边六个农场和嫩江县境内农村,每年可生产饲料5000吨,并安置职工30多人。为提高原料质量及满足农场职工对优质豆油的需求,高启国在2003年冬又投入5万元,更新了榨油设备,重新启动了豆油和豆饼加工,年可转化大豆1200吨,可产豆油近200吨,安置职工11人。

 

  尽管企业转制了,可高启国时刻没有忘记过去朝夕相处的同事。在他的企业,安排的都是原加工厂下岗职工,使30多名下岗职工又走上了工作岗位,并有了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职工的年均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

 

  原加工厂警卫周永泉,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爱人又有病,家庭十分困难,高启国让他在公司当了警卫。还积极想办法帮助他脱贫,把场里奶牛下的公牛犊送给他,让他饲养,喂犊牛的奶也赊给他,周永泉一家非常感激。

 

  虽说是民营企业,但高启国没有把工人看做雇员,而是看作与自己平等的同志和兄弟。高启国身鑫华源公司党支部书记,不但经常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加强支部建设,而且,对党员和群众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每年春节都给职工发面、发油,改善职工生活。还为厂内职工每人买了一份意外事故工伤保险,给工人发劳动保护,十分关心工人的疾苦,让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关怀。

 

  高启国把带领和帮助周围职工致富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自己的产业发展的同时,他总想着帮助别人致富。饲料厂工人王洪研的爱人朴万律几年前从场物资公司下岗,在家苦于没事做,高启国就动员他养奶牛,2002年去双城买牛带他一起去,在双城为他选了四头优质奶牛,现在小朴已脱了贫,致了富。

 

  2005年以后,农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场内奶牛存栏数量与日剧增,每年饲料需求量也随之增多,随着农场畜牧业的加快发展,奶牛全价配合饲料的用量将达到5万吨。但是由于场内原饲料加工厂生产能力低,农场所用奶牛饲料80%以上来自外地饲料生产企业,生产利润绝大部分为外部企业获取。同时,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农场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8000垧,总产量在5万吨以上,加工原料充足,面对饲料加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高启国想到了对原有饲料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

 

  高启国在农场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总局党委“强工”发展战略要求,主动转换机制,努力开拓市场,不断壮大企业,全力培育基地。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将饲料厂进行了扩股增资股份制改造,资产总额达到了330万元,生产能力由过去的年加工量5000吨(单班),提高到现在的年加工量3万吨,成立了鑫华源饲料责任有限公司。

 

  思路决定出路,在“举全局之力发展奶牛业,打造垦区畜牧大局”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九三管理局奶牛存栏已达到8万头。看准饲料行业市场前景后,高启国决定再次将生产产能扩大,多次出去考察,寻找合作伙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与韩国科菲特公司拟签订中外合作经营项目,引进资金1500万元。使饲料生产能力由过去的3万吨,提高到现在的年加工量5万吨,随着经营范围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到2015年饲料年生产、销售能力可增加到10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新安置就业人员120人。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今年53岁的高启国经过十几年的打拚,鑫华源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九三管局最大的饲料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在他自己的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得到很多殊荣,曾荣获分局、总局劳动模范,特别是2004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2007—2010连续三年度被授予鹤山农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12月被鹤山农场评为“创新与技改、减排与低碳”循环工业经济杰出的科技人员,这些荣誉已成为他自己和帮助职工群众共同走上富裕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的评论将在审核后发布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的评论将在审核后发布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关于我们 | 登陆管理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客户服务 | 常见问题 | 隐私保护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 2019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九三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21000995号
网站建设:无限力创